分类目录归档:美文

励志人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挑战无处不在,自己才是真正的敌人。

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本事都是逼出来的(深度好文)!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假如没有热爱,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热爱,反映一个人的政治觉悟,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干事创业最具活力的“因子”。选择了一个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人生有“四宝”:做人、做事、吃苦、吃亏,做人是一种艺术,做事是一种享受,吃苦是一种财富,吃亏是一种福气,吃苦才能不吃亏,不吃苦必然要吃亏;苦熬没有头,苦干有奔头。


华罗庚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勤劳是人生的不动产,苦累是一所大学校,要自觉把苦累作为砥砺自己的“磨刀石”,在挥洒青春、热血和汗水中不断前行。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

现在的职场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职务越高、年龄越大、年龄越长,越懒于学习,凭经验、凭感觉工作的越来越多。一种是读书越多的人,总觉得自己懂得的太少;而读书越少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今天不充电,将来靠边站;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来不及;不怕水平低,就怕不学习;读书越少胆子越大,读书越多胆子越小。我们要像给自己的手机充电那样抓学习。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职场生活多与枯燥和寂寞相伴,要心平气和、淡泊名利,特别是在看到有的单位出了彩头和风头的时候。在看到有的人追名得名、逐利得利的时候,更要把持住自己,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自觉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

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

当取得成绩、荣誉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当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要鼓起勇气、敢于面对,始终做到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永远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人和人之间确实存在巨大差距,并且这些差距是有原因的。

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的时候,越执念于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处处都要表现出自己强大的自尊心,这种自我陶醉似的自尊,不过是一种建立在不安全感之上的脆弱的自我吹捧,更多的时候,能力和自尊要求是成反比的。

不要指望所有人都会热心的帮助你,还必须用你希望方式。该求人的时候,把姿态放低,别以为一切都是天经地义。一个人经得起多大诋毁,熬得住多少苦累,才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的8个真相

作者:山橘姑娘
来源:今日头条@山橘姑娘
有人说,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但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你会活得更通透。
以下8个生活真相,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看看。
 
枪打出头鸟
你不出头别人连你是什么鸟都不知道
 
老话说:“是金子总会被发光的,人只要有能力,在哪里都能被看见。”
问题是,金子埋在地底下几千年还能保持它的价值,等人被埋在土下才让人看到实力,那还有什么用吗?
低调是有钱人的自保方法,不应该是普通人做人的信条。
让一个普通人低调,就好像教他如何去保养一双他永远都买不起的名贵皮鞋。
如果你想要成为大佬,就不可能蜷缩在一个墙角里。
不信你看那些成功人士,虽然嘴上低调、谦虚,但行动上一定会有意无意地展现自己。
你躲在角落里,既没有呐喊,也没有发光,凭什么得到这个世界的瞩目。
 
别人伤害你的刀
都是你递给他的
  
一个人怎么对待你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不断试探的结果。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如果一个人踩到你的底线,你却像个软柿子一样,不敢吭声,不捏你捏谁?
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他人的得寸进尺。
不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而是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最好的关系一定是你让对方又爱又恨的敬畏。
乞丐不会嫉妒富翁
但他看不惯收入更高的乞丐
有些人之所以妒忌你,就是因为你只比他强那么一点点。
 
他觉得还能够得着你,才会明里暗里地把你往下拽。
只有你强大到他伤害不了你,他才会把你当神一样高高地供着。
 
你可以过得好,但不能比我好
这个世界上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只有“你生的人和生你的人”。
有时候,甚至这两者都不见得。
朋友跟我说,她过年回家,一个亲戚问月薪,她就说了个四位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去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又有亲戚问了同样的问题,她这次把自己往惨了说。
这时亲戚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还劝我那位朋友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什么的。
人性之恶就在于:恨你有,笑你无,嫌你贫,怕你富。
你可以过得好,但请不要随便让人知道。
 
做软柿子并不讨喜,狠人才能生存
一直做老好人的代价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白嫖你,无视你。
恶人才是站在人性的弱点上蹦迪的狠角色,最有用的话一定是你掐着对方脖子说出来的,最好的关系一定是你让对方又爱又怕的敬畏。
只有戴着生人勿近的面具,我们才能看清楚谁才是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人。
虽然看上去冷漠,但却能让那些觉得你“好欺负”的妖魔鬼怪退散。
 
如果一块表不准
那它的每一秒都是错的
如果一块表走的不准,那它走的每一秒都是错的;但如果表停了,那它起码一天有两次是对的,清醒的暂停,总好过盲目前行。
心理学上有个鳄鱼效应:
当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你想要用手拔开,它就会同时咬住你的手和脚。
 
时间拖得越久,最终被咬住的部分越多
放弃错的选择,才是最大的成功。
成年人要学会及时止损。
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请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有鲜花才能招来蝴蝶
烂肉招来的都是苍蝇
社会就像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往上看全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 ,左看右看都是耳目。
你是什么人,就会看见什么样的嘴脸。
所谓:观其友,知其人。
人是环境塑造的产物,想从青铜到王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段位。
 
心善之人敢直言,嘴甜之人藏谜奸
过多的赞美是布满鲜花的陷阱,忠言逆耳才是防止摔倒的拐杖。
人不怕失败后的郁郁寡欢,怕小有成就的夜郎自大。
俗话说得好:最毒的草总是开着最美的花,害你的人总是说着好听的话。
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漂亮话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心机。
别低估人性,也别高估人心。
《人生海海》中有一段话说得好:
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
做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
作家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
了解人性,不是为了让你变得冷漠无情、瞻前顾后,而是提醒你对人生要做正面的思考,拥有更大的面对人世的勇气。
庸常的人,只看到人性的某一面,把自己活拧巴纠结。
真正的强者,是知悉人心险恶,却仍对生活有着天真热烈的向往。
洞察人性黑暗,依然葆有善良真诚;通晓情理世故,仍旧能够率性洒脱。
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始终坚守本心,简单做自己。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洞彻人性,在这个纷繁的人世间,活得清醒而理智,通透而自然。
作者:山橘姑娘,一名文字爱好者,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们一起慢慢扎根、开花。

不要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葬”!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因为要生存,我们就需要一个社会角色。


但生存的角色不代表生活的角色。


有一件事是真的:有一天你会走向死亡。


但有一件事是假的:人的一辈子只能活一次。


据说,每个人从零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7年的时间。


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你能活到88岁,在11岁之后,你将有11次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不管你是稚气未脱,抑或已经白发苍苍。


你都有机会让自己活得不一样。有的人,他们活在自己的过去。

有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再有新的可能。他们在井底太久,以为机械性的做一件事是自己的使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还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他们早已失去了前行的勇气,成了“行尸走肉”。


但是你要知道,你其实可以不一样。你拥有千千万万次的生命


按照7年一次的机会,你有11次生命,你可以拿一次用来写诗……这样你就体味过了诗人的风韵和诗歌的美妙。


你还可以拿一次生命,用来搞搞新发明。这样你就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用双手造出一个新世界。


还可以拿一次生命,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样你就明白了万物规律的奥妙之处。



事实上,一个人的一辈子,可以同时是:音乐家、发明家、使人、厨师、CEO……,只要你利用好自己的每一次生命。


但是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可以拥有好几次人生,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珍惜现在的机会。在完成每一件梦想的时候,人还是应该保持专注。认真思考,我究竟该怎么活。

30年前的谎言

文/宫本辉

来源/《读者》杂志2017年第20期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我和一位朋友报考一所东京的私立大学,便乘了去那个方向的车。
像世上所有的考生一样,我们怀着几分不安,心里没底,望着窗外的景色。
为了稳定情绪,就说说话,闲聊了起来。
然而,从京都上来一个高中女生,坐在我们旁边的座位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那是个有沉鱼落雁之貌的美人。我和朋友多少有点乱了方寸,话也少了下来。
待朋友想和那个女生搭话时,车已过了静冈。
她报考了京都的大学,正在回伊豆大仁的途中。朋友在我耳边悄声说:“是伊豆的舞女啊!”
何以叫她“伊豆的舞女”,我不甚了了,只“嗯嗯”点头,女生也同我们渐渐谈得融洽起来,说三个人如果都顺利考取,建议在哪儿一块庆祝一下。这话搅乱了我们的心思。她留下嫣然一笑后,在三岛下了车。
“我不想考东京的大学了,考京都的算了……”朋友嘟哝着,并非全属玩笑。
“我刚才也一直在想,今年去考,大概会落榜,不如再温习一年,慢慢增强实力,明年再考更明智。”我也掏出了真心话。
 
主意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拿定了。父母给的去东京的花费,我们移用于伊豆的旅行上,于是就在热海下了车。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中途变卦。

我们兴致极好,泡在伊豆的温泉里,想着住在大仁的漂亮女生。虽然她留了地址和电话,可我们只是看着那张纸片,没有任何行动,三天后,我们就像刚考完试似的,回到了家。

 

 
半年后,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因为要继承家业,他打消了考大学的念头。
我呢,把入学考试的事扔到一边,到处找小说读。
可我们俩的心里,都未能忘掉火车上认识的那个女生。
聚在一起时,总谈论这个话题——她考上京都的大学没有?很是挂念,真没办法。
有一天,我们想了个猜拳的办法,谁输了谁就给她家打电话。
我输了,就拨通了电话——正巧她从京都回来,接上电话,说已顺利考上了大学,住在丸太町一位亲戚家里。
“你是你们两个人中的谁呀?”她问道。仅仅想开个玩笑,我报了朋友的姓名。
沉吟片刻,她小声说:“要是见面,我只和你单独相见。”
 
我默不作声,一动不动握着电话。之后,就挂断了。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做法,但十八岁的我却把这话瞒了下来。该怎么办?我不知道。
“哎,怎么样,说什么了?”
朋友眼睛发亮,一遍遍追问。我撒了个谎,说她没考上大学,出去工作了,她说不要再打电话,于是就挂断了,“嘿,这么简单就吹了。”他伸伸舌头,一笑。
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生平第一次失恋,怎么会不在心里留下伤痕呢?我的谎言可谓多矣,只有这次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之所以现在写下来,是因为我的“情敌”——那位朋友,死于交通事故已有十年了。
作者:宫本辉,来源:《读者》杂志2017年第20期,原标题《中途下车》。值班编辑:张傲阳。

你的善良里,藏着你的福气。


你的善良里,

藏着你的福气。

你有多善良,

就会多有福。

上天有好生之德,

心存善念者,

一生都会幸福快乐,

淡然平安度余生。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有起风的清晨,

也有暖和的午后,

有绚烂的黄昏,

也有流星的夜晚。

生活当中,

人与人之间,

锦上添花的多,

雪中送炭的少。


但只要你心存善念,懂得感恩,

用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

始终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境,

你的人生必会坦然顺畅,幸福美好。

无论你经历过怎样的艰辛苦难,

无论你看透过怎样的冷漠人心,

那都是生命的一种历程,

不必计较,无须介怀。


有时候看错人,

不是因为我瞎,而是因为我善良;

有时候爱错人,

不是因为我蠢,而是因为我重情。

即便人心难看透,

一直善良也无悔。

你给自己一个高度,

世界总会还你一个尺度。


求百事之荣,

不如免一事之辱;

邀千人之欢,

不如释一人之怨。

我心善良,事事无悔!

你的善良里,

藏着你的福气。

做人,心存善念者,

必会好运连连,鸿福相伴。

人生,哪有回头。


人生就像一条河

无论你愿不愿意

河水都一直往前流走

没有回头的机会

人生就像一条河

不是笔直平坦一帆风顺

路途中有风浪有险滩

可以转弯改道但不能停滞不前

人生就像一条河

或长或短,或深或浅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风景

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人生就像一条河

把阻碍转为动力,扩宽前路

把风雨转为河水,丰富自己

把阳光转为蒸汽,净化空气

人生就像一条河

有奔腾,有汹涌,有激荡

有平静,有缓流,有回旋

每一滴水都是一个故事

每一段路都填满了回忆

人生就像一条河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让生命永不干枯

才能抵达最美的终点

励志人生: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


无论如何困难,不可求人怜悯!——柏拉图



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天空虽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三浦绫子

回国6个月后,两个“华为公主”的风云对决:孟晚舟向左,姚安娜向右

作 者 | 竹西

来 源 | 砍柴书院

最近,华为官网的轮值董事长界面上,出现了孟晚舟的名字。

什么是轮值董事长呢?

简单来说,它就是华为的最高领袖,在当值6个月内,主持公司的战略和大小各种事务。

这也意味着,如今的孟晚舟,已经是华为的“一把手”了。

不少网友听到消息,都纷纷祝贺孟晚舟,觉得她实至名归。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之前任正非说过的一句话:

“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

显然,孟晚舟再次打破父亲定义,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一直以来,任正非对长女孟晚舟和小女儿姚安娜的态度,都是大众争议的焦点。

可以说,他对孟晚舟有多严厉,对姚安娜就有多疼爱,毕竟,姚安娜当时出道被骂惨的那会,任正非说的可是:

“她很爱文艺,我的态度还是支持。”

同父异母的姐妹俩,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她们被“差别对待”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时间的指针倒拨回1972年,孟晚舟刚刚出生,那时候的任正非还是一名工程兵,母亲也要服兵役,没精力带女儿,就把她寄养在了贵州的爷爷奶奶家。

老家位置偏僻,经济条件也不好,孟晚舟曾这么回忆当时的居住环境: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1987年,任正非因为做生意被骗,欠下了200多万元巨额债务。

随后,他被公司开除,和孟晚舟母亲孟军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父母离婚,家庭贫困,负债累累,孟晚舟的童年,是一路苦过来的,可艰难的环境,也磨练了她坚忍的心性。

大学毕业后,孟晚舟加入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华为,从最基层的员工开始做起。

她不仅要接待客户,还要做总机转接、文件打印这类的杂活。

那时,华为的总机有办公桌那么大,上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按键。

每当电话响起,红绿信号灯闪烁,孟晚舟都会紧张得手忙脚乱。

因为没经验,孟晚舟被父亲斥责,是家常便饭。

有些老员工还记得,她被任正非骂得狗血淋头,红着眼睛从办公室出来的样子。

底层煎熬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孟晚舟从未想过离开。

1996年,孟晚舟考进华中科技大学,攻读财务硕士。

学成回来,她凭借出色的能力,一次次地推进了公司财经服务变革。 

但任正非似乎还不满意,有次他看到部门反馈,说华为财务部门审批流程太复杂、财务人员经常设阻力,任正非直接通发邮件给全体员工,对财务部进行了严肃批评:

“不知从何时起,财务忘了自己的本职是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什么时候变成了颐指气使?!”

他怒火对准的矛头,依然是当时执掌财务系统的女儿,孟晚舟。

任正非曾告诫女儿:

“社会阅历的第一条是对人要有认识,而打杂有助于积累这些经验。”

严父对女儿的爱,虽然并不温柔,但却能让女儿提早认识到职场的残酷,和商业社会的严苛。

孟晚舟确实也没辜负父亲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下,她迅速成长了起来。

2011年,凭借近20年的扎实业务功底,孟晚舟当上华为常务董事兼CFO(首席财务官)。

此时,才渐渐有人知道,这位一路被老板骂过来的员工,就是传说中的“华为长公主”。

可以说,父亲的二十多年来的严厉管教,让孟晚舟修炼出了遇事波澜不惊的气度。

2018年,在加拿大被逮捕时,孟晚舟的神情始终云淡风轻,没让外媒找到一丝可以大肆报道的慌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时的孟晚舟,已然成为了一个坚韧而优秀的女性。

她用强大的抗挫力,保住了家族的体面,也向世界展现出大国应有的气度与风范。

相比起姐姐孟晚舟,妹妹姚安娜的成长,就要遂顺许多。

1998年,姚安娜出生的时候,任正非已经54岁。

老来得女,任正非几乎倾其所能,给女儿提供最好的资源。

她5岁学钢琴,9岁学芭蕾,小学远赴英国牛津学院学习,从一开始,起跑线就远远拉开常人一大截。

如果说,良好的家境,给姚安娜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那么她自身的努力,则奠定了她往后的成绩。

刚学习芭蕾时,高强度的练习和严苛的标准,曾经让姚安娜满身是伤。

为了保证成绩,她经常要在兼顾舞蹈的情况下,做作业到凌晨才能入睡。

但姚安娜却凭借不懈的努力,拿下了国际最权威的RAD认证——英皇芭蕾最高级别。

17岁时,姚安娜以ACT满分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

在父亲的建议下,她选择主修计算机科学和统计数据,和华为的需求专业对口。

大二那年,她进入微软实习,为截肢患者研发出的“电动手臂”项目,荣获《时代》周刊最佳发明奖。

但,一直生活在家人庇护下的姚安娜,也有自己的梦想。

大学期间,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喜欢的文艺和舞蹈。

身为哈佛芭蕾舞团董事,她每年都要负责8场演出,主演过《天鹅湖》《睡美人》等经典剧目。

2018年,姚安娜受邀参加世界顶级名媛舞会。

这是一个连特朗普的女儿都被拒绝过的舞会,对出席的女孩要求十分严格:一定要身出名门,且智慧与气质并存。

得知女儿从无数大家闺秀中脱颖而出,任正非很高兴,他特地给女儿了拍全家福。

此时大家才开始注意到,任正非身后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女儿。

23岁生日那天,姚安娜以“破格公主”之称,官宣出道。

没几天,她就发布新歌,推出出道纪录片。

姚安娜本以为,自己离演艺梦想又近了一步。

但她没想到的是,大家的恶评,却像潮水一样袭来。

在她出道的微博下,有一条评论点赞甚高:

“社会主义不需要公主。”

也有很多人,毫不留情地攻击姚安娜的身材、样貌,觉得她不配进军娱乐圈。

姚安娜为什么会遭致大家的反感?

首先,她出道的时间节点,就注定会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

当时的孟晚舟,身为甲状腺癌患者,还在异国受到死亡威胁。

同为姐妹,一个脚上扣着脚镣,受尽折磨;一个脚下踩着王冠,官宣出道;

这在外人看来,本就极尽讽刺。

更何况,姚安娜直接“空降”娱乐圈,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后有资本力量推动。

毕竟别人出道,少说也得经历101几轮游,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而姚安娜,虽在学业和芭蕾上有大奖傍身,但在唱跳、演艺方面都毫无经历。

说她是学霸,大家相信,但说她是女明星,似乎总差了那么点劲。

说到底,还是因为她本身的实力,与逆天资源不匹配,遭到的反噬。

如果说,姚安娜能坦承自身缺陷,大众对她的观感,或许会有所扭转。

但在节目里,她偏偏说了一句话:“为什么大家喜欢姐姐,不喜欢我?”彻底引爆舆论风向。

且不说,孟晚舟从普通女孩成长为华为CFO,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光是她在遭受死亡威胁信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考“狱中博士”的傲然风骨,就让人肃然起敬。

看着两姐妹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只能感慨一句:

自小过得顺风顺水的姚安娜,到底还是历练不够,格局小了。

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在被非法扣押1028天之后,终于被释放回国。

面对前来欢迎的人山人海,孟晚舟笑容得体,步履从容,仿佛曾经经受的苦难,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在从舱门铺下地面的红色长毯上,孟晚舟动情地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坚定的语气,清澈的眼神,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得知姐姐回来,姚安娜也发了微博庆贺。

但因为博文中出现了错字,而且足足编辑了4次,姚安娜又成了网友群起攻之的对象。

有人说姚安娜蹭热点,有人说她刻意为之,但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

面对十几亿人的审视,姚安娜或许只是太紧张、太慌乱了,毕竟从出道开始,她就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央。

“那时的她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已经暗中标好了价码。”

也不怪姚安娜,1998年出生的她,和70后的“大女主”姐姐相比,还太稚嫩。

或许只有经历一番摔打,她才能摆脱家族的光环,证明自己并不是空有其表的“任正非小女儿”吧。

回国后,孟晚舟曾发布一条朋友圈: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

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

作为长女,孟晚舟从底层起步,经历了无数挫折,终于成为如今光彩耀人的模样。

而姚安娜,则一出生就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整体称得上顺遂无忧。

姐妹命运不同,是性格和经历使然,无优劣之分,冷暖自知。

任正非曾说:

“我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很努力,试图超越,我认为个人成长对他们更重要。”

身为父亲,任正非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看似天差地别,实则殊途同归。

孟晚舟处变不惊的风骨,是父亲“打压式教育”的结果;姚安娜为梦想不懈奋斗的背后,也有着父亲“鼓励式培养”给予的底气。

我欣赏孟晚舟涅槃重生的强大力量,也不怀疑姚安娜的初心和付出的努力。

只是凡事都有因果轮回,你承受过多大的磨砺,才能做出多大的成绩。

已经破茧重生的孟晚舟,和尚在养成中的姚安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谈及她们,反思要比拉踩更有意义。

只希望两姐妹都能在努力过后,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点亮【赞】+【在看】,愿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竹西,本文转载自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限于赚钱养家

诸葛亮:看穿一个人,只需要7句话

一代谋圣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讲了自己的观人识人诀窍: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他从一个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寥寥数语,却句句紧抓识人之核心要义。

 

  •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所谓“是非”,就是一个人的立场和做事原则。

一个人的是非观越是明晰和坚定,那么这个人不管是你的敌人还是朋友,对你来说其实都是越安全的。

如果是非观模糊,他的立场和原则也必定跟着模糊,在生活中就会人云亦云,在危难关头,则往往就是那根墙头草,随风倒。

这样的人,如同吕布,哪怕有稀世之本领,只有远离之,你才能安全。

而只有在确保你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你与人合作的决策行动才是有价值和生产力的。

否则,给自己带来的只有灾难和毁灭。

看人首先要“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其意义就在这里。

  •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怎样低成本高效率选到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直接托之以重任来考查,成本和风险都太大。

“穷之以辞辩”的观人之法告诉你,话题辩论才是选贤任能低成本而高效率的方式。

你将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看他会如何转机。

从他应对“困境”的方式中就可以考查出他思维的灵活性,思考问题的深度等。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能力承担重要任务也就可以清晰判断了。

他若是变通越灵活,所能突破的难题瓶颈也就越大,那么所能托付的任务就可以越重要。

  •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考查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有多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他面对问题所能提供的解决之道。

同样是解决温饱问题,一个小孩子,受经历浅薄的限制,唯一的策略就是哭闹;

一个一无是处的成年人,可能就是偷和抢;

一个农民,只有靠务农知识经验勤勤恳恳地种地,自给自足;

一个商人则是靠商业知识经验,通过物物交换而解决温饱。

所以,见识和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的不同。

反过来,你通过询问对方对待问题的策略,也可以推出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过往经历,便可见微知著地看到他的能力的优势、劣势、能力瓶颈,便能知可否合作了。

  •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在没有遇到事儿时,人人站出来都说自己是勇夫。

但是,真遇到事儿时,全都当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是社会常态。

生活中的他们未必都是沉默者,但真需要他们勇敢时,却又不敢当仁不让,现实社会中,打嘴炮的勇敢比比皆是,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勇”,绝不是让他在“风和日丽”之下吹牛说自己多么勇敢,而是直接让其置身当下困境,看他作何反应。

只有在当下困境中仍然能表现出勇敢行为的,才算是真正的勇。

我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其实患难也能见真勇。

  •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通常,人都会带着面具而活,而隐藏自己最真实的本性。

面具带得越多,本性藏得越深。

这个时候,旁人是很难清清楚楚地了解他的。

但是,一旦人喝醉酒,从身理上,他的大脑是脱离显意识控制的。

那么他的面具也就会在此时此刻被彻底摘下。

借此,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如果一个人喝醉酒之后,性情与平常相比,发生360度大转弯,比如正常情况下温文尔雅,醉酒之后经常会发酒疯,行为狂乱,说明这个人平时带的面具极深。

此人慎交。

倘若酒后行为与平日里待人接物的表现相差不多,说明这个人平时就是活得坦率、真实的人。

这种人便是比较安全,值得交往的人。

  •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面对利,通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见利而忘义。

义为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立场。

一种是见利仍然义字当先。正如《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个人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只需要“临之以利”,即可晓其答案。那么此人的廉洁与否便也就清楚了。

  •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要考查一个人的信用程度,就是委托对方为自己办一件事情,然后在这件事上来观察其言行举止。

并且可通过两个标准判断其守信程度。

第一,是否能说到做到。如果说到也做到了,此人可视为信足之人。

第二,他嘴上答应,但在行动过程中,确实因为种种其他原因未能如期把事情办成。

此时,倘若他能诚意向你致歉,坦诚自己的不足,或者过错之处,甚至还能给你提出他的补救之法等,也可视为信足之人,相反,要是事情没办成,还有各种冠冕堂皇之词,为自己开脱。此为信不足之人。

世道在变,环境在变,人心在变,但人性却千古不变。

所以,虽然诸葛亮的识人之法已经提出了一千多年,却一点不过时。

相反,其高明之处,远胜于诸多心理学著作,实为社交、识人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