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原来这就是“铁钉效应”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英国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波斯沃斯战役。

1485年,英王理查与里士满伯爵亨利爆发冲突,随后双方开战。

在决战将要开始前,理查找来铁匠,让他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

在钉最后一只马掌时,发现少了根钉子。

查理一看,说:“算了,少根钉子也没什么,就这样吧。”

很快战争打响了,理查就骑着这匹马,率领队伍冲锋。

突然,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倒在地,理查也被重重地摔了下来。

看到国王落马,士兵们纷纷转身逃命,队伍瞬间土崩瓦解。

亨利见状,立马率领军队围上来,一举俘获了理查。

最终,查理不仅失去了王位,自己也在流放中死去。

而究其失败的原因,竟然只是缺少一颗毫不起眼的铁钉。

想起《韩非子》里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这就是著名的“铁钉效应”。

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

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

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

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

任何细小的疏忽,经过层层传导,都可能让结果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管理学家克劳斯比说过:“许多失败,都是细节上没有尽力导致的;即使1%的失误,也会造成100%的损失。”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工作中你仔仔细细核对了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最后却因为装订要求不对被退回;

策划活动,反复确认了流程,结果却忘记了核对嘉宾名字,导致了一场事故;

出差前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用到的物品,却忘记了看当地天气,一下飞机就碰到了大雨;

……

 

很多时候,事情的失败,不是你做得有多差。

可能只是一处小小的差错,却使你的全部努力化为乌有。

1992年,百事可乐为了打开菲律宾市场,特地请来了营销专家德佩罗。

一经上任,他就策划了一项名为“数字狂热”的营销活动:

在可乐的瓶盖内侧,随机印上三位数字,按期公布中奖信息,最高奖4万美金。

活动非常成功,短短三个月,百事的市场占有率就提升了20%。

当年5月,最新一期获奖数字公布前,德佩罗像往常一样,将定好的数字发给下属。

只是,他将最高奖的数字“348”,误写成了“349”。

下属收到了,向他二次确认,德佩罗看也没看,就回了个“确认”。

随后获奖数字公布,无数消费者欣喜若狂。

后来统计,共有80万人手持“349”数字的瓶盖,换成奖金高达320亿美元。

百事可乐无力支付,只好宣布数字无效。

这让菲律宾消费者感到强烈不满,并发起了抵制运动。

最终,这一小小的疏漏,给百事公司造成了2000万美元的损失。

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德佩罗,不仅被解雇,还被告上了法庭。

《智慧书》中说:“轻视小事的人,成功会一点一点离他远去。”

一个数字的误差,就能毁掉一段事业,一个人生。

不要认为有些细节不值一提,就懒得去管,也不要认为它无关轻重,就不屑去做。

那些经常被人忽略的地方,往往藏着巨大的隐患。

有人曾问著名建筑师密斯·德罗,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

德罗想了想,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细节是他秉持的最高准则。

在设计德国国家剧院时,他曾耗费数月,一个座位一个座位地去测量距离。

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每个座位的摆放方向、大小和倾斜度,以求得最佳的视听效果。

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极致追求,让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

最终,也让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家。

培根说:“丰功伟绩,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

死磕细节,不仅能精进自身技艺,也能够让你从小处找到突破口,走出新的道路。

《价值》一书中记载了港台富商王永庆的发家经历。

王永庆16岁时从老家来到嘉义,做起卖米生意。

可当地米店密集,他的店铺毫无优势,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还亏损很多。

有一天,他在店里皱着眉头苦想,怎么样才能打开销路。

毫无头绪之下,他就随手抓了一把米,发现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碎石。

原来,由于稻谷加工技术落后,大米中残留着不少的杂物,做饭时都得淘洗很多次。

王永庆盯着手中的米看了会,突然眼前一亮。

他喊来两个弟弟,一起动手,将米里的杂物全部挑拣出来。

再把干净的米拿去售卖,没想到一经推出,立即遭到哄抢。

大家都说他家的米最干净,质量也好,口碑传开后,顾客便越来越多。

就这样,凭借着细致的水磨功夫,王永庆的米店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台湾首富。

《细节决定成败》中说:

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

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所谓成大事者,就是做好了其他人想不到、做不到的细微之处,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透的过程,就是将土堆成山,将水汇成海的过程。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领导力法则》中有一个小故事。

松下公司曾组织一次公关活动,为了增加互动性,他们在现场设置了客户提问的环节。

原来的做法,是让文员裁几张白纸,然后放在那里就好。

可这次,老板看到的却是一沓整齐漂亮的便签,上面还印着公司的标志,那次活动举办得十分成功,客户的反应也很好。

这件事让老板印象深刻,后来,公司需要办公室主任时,他直接拍板定了这个文员,《道德经》里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去积累和精进。

别再忽视细微的“钉子”,在每个细节上下足功夫,好运和机会就会不请自来。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遇大事要静,遇难事要变,遇烂事要离,遇顺事要敛!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而这个反应,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

生活永远都是现场直播,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影响着生活的温度,也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遇大事要“静”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遇大事,一定于静观中思考,以静制动,先静而后谋,先谋而后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化险成功。

 

静,才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免被情绪影响和控制。

 

因为在情绪的蛊惑下,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被放大成可以撬动地球的大事。

 

静,才能拨开双眼的表象,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关键。

 

沉静才能谋定,谋定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守静,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修身养性的基础。

遇难事要“变”

 

常听到的两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条道,走到黑。这种执着,让人佩服,但有时太过执着,不懂变通,也会害了自己。

这世间万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人生在世,一马平川的时候少,曲曲折折的时候多。

 

如果进了“死胡同”,不妨观察一下旁边的出口,也看看左右的岔路,但凡不是“歧路”,也不是“末路”,那么就可以考虑踏上去,继续前行。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初心不变、矢志不移,那就多看结果,少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就自创新路。

 

灵活机动的人,往往可以枯木发芽绝处逢生;而做事呆板木讷、不知变通的人,则常常浪费掉大好的机会。

 

学会变通,才能困顿少、生机多,走得通达。

 

遇烂事要“离”

 

《智囊》里有句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生活中的烂事破事,仿佛自带磁场,相互吸引。渐渐地,你会沦陷更多的精力,也难腾出空间去做正经事,“破甑不顾”的故事和西方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恼人的烂事和无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寻烦恼,无异于一种自虐。

 

执着于残局,既无法让时光倒流,也无力改变现状。与其任由自己深陷忧伤,不如昂首阔步走出困境。

你要相信,避免跌入深渊的最好办法,是远离深渊。

 

遇顺事要“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格局大的人,越是得意时,越是内敛。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提拔,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在他升至三品大员以后,按照规定,要从蓝色轿子换成绿色,并且可以增加两名抬轿人员。

 

不久他又升为二品大员,按照清朝制度,可以乘坐八抬大轿了。

 

但是,曾国藩仍然一直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除了身边的护卫不得不增加两名之外,他的轿子前,既没有引路官,也没有扶轿子的人。

 

曾国藩谨记官场道理:不张扬,不炫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越是格局大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的人生态度,以低求高,以谦自持,因为谦和有礼、虚心待人,所以赢得好口碑,得到支持,以此成就自己,调不张扬,才能踏踏实实走得远。

 

人这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我们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遇到大事,应当以静制动,沉稳应对;遇到难事,需要及时转弯,灵活变通。遇到烂事,不妨挥挥衣袖,继续上路;遇到顺事,也要内敛低调,谦和待人。

先改变自己看事情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保持比生活高一点的心态,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美的风景。

值得一读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净化自己(深度好文)

古语有云:“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一旦要求的多了就迷惑了,反之,若是要求的少了才能专心的得到。

 

其实,人初生之时就如同一张白纸,干干净净。只不过被经历的琐碎渲染成一张张不同的画面,复杂多样。

唯有净化自己,使身心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回归自我,归于本心。

净化身体

 

曾国藩说:“多动、习劳他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

 

曾国藩每天在吃完晚饭的时候都会步行一千步。同时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要多劳动,亲自耕作种田,多走路。

他儿子少年时体弱多病,曾国藩便要求孩子每天早晚要步行5里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身体恢复了健康,最终得以长寿,相比名利财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极其重要。

 

大家熟知的钟南山曾因为心脏透支的太厉害,得过心肌梗死的疾病,几度面临死神的威胁。

 

这时他才意识到身体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开始坚持每周慢跑三次,慢慢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人也变得精神气爽。

 

30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是铜墙铁壁,身体病痛折磨不了;40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恢复能力很强,生病也会痊愈;50岁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不会面临死亡,人到中年,经历了社会的捶打,工作的磨练,最终才发现:净化身体,就是一场自我的投资。

保持运动,身体才能气血通畅,排出毒素,还给我们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体魄。

 

净化心灵

 

林逋有言:“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的人贫穷了也会感到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富贵了也会感到忧虑。

 

当你在历经各种锤炼后,才会更加懂得生活之乐、精神之乐。让心灵得到满足,生活才会幸福。

 

一个人懂得了知足,才能乐在其中。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很贫困,一边教书一边努力耕作,仅可以够温饱。

 

即使这样,但他懂得知足,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会到大门口焚香,向天拜朝拜,向上天感谢恩赐。

 

他的妻子很不理解,嘲笑道;“每天都是菜粥,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感谢什么恩赐呢?”

 

胡九韶回答道:“第一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太平的年代,不受战争的纷扰;第二庆幸的是,家中老少穿的暖吃的饱,不会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中既没有卧床的病人需要照顾,也没有牢狱之人,这难道还不是得到恩赐吗?

 

不论生活疾苦,胡九韶心是满足的,人是幸福的。做人就应该像胡九韶一样,知足常乐 ,不低于现状,不囿于当下。

《何日君再来》中唱到:“人生苦短,去日苦多,莫若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难得几回欢。”

 

做人知足,才能寻找到人生快乐的法门。做人知足,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

只有心灵得到了净化,卸下心灵的负担,人生才能轻松自在。

 

净化圈子

 

你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古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有球友,就一定有喜爱的体育项目;你有骑友,就一定爱领略路上的风景;你有茶友,就一定懂得如何品茶……

 

奔着利益而去的,虽然容易因为利益走在一起,但也容易因为利益而结束。

 

人活着,就一定有个圈子,这个圈子可以改变你的生活轨道,甚至可以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前段时间,有一个四川大学的寝室火了。

 

宿舍有6个男生,一共拿到了17个国内外学校的保研资格;其中有1个人放弃了清华的保研资格,准备出国、有2个人到保研清华、1人保研到北大、1人保研到中国科学院、1人保研到武汉大学。

接受采访时,他们说道:“寝室的学习环境安静,一起互相学习,稍有松懈就有人鞭策提醒。”

 

所以在如此严苛的考研竞争下,6人才能相约考入理想的大学。

 

你在一个优秀的圈子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周围的人都非常勤奋,你也会严格要求自己。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极怠慢;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

所以不如提高自己的交友质量,定期净化圈子。眼睛干净,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圈子干净,才能拥有向上的人生。你选择了不一样的圈子,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注定了不一样的结局!

净化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往往暴露了他的性格和命运。荀子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真正的智者,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被情绪所左右。心学专家王阳明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皆以落榜收场。

同行的考生若是高中,便喜不自胜;若是落榜,便捶胸顿足,怨天由人。

 

然而王阳明却淡然一笑,毫不在意。

 

有人不解,问他:“科举乃人生头等大事,你连考三次都落榜,你难道不羞耻吗?”

 

王阳明回答:“世人都因考试落地羞耻,我只因考不中后垂头丧气而羞耻。”

 

正因为这样稳定的情绪,让他从不迁怒于人,也不抱怨天地,而是专心探求圣人之道。

 

很快他就在龙场顿悟,成为著名的心学家、哲学家。命运的好坏,往往都在情绪里。

发情绪是本能,但是控制好情绪才能有好运。

 

当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有的人会恼火会心烦,把别人当作出气筒;而有的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发泄到别人身上。

 

孔子曰:“不迁怒 ,不贰过。”净化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豁达的心态,你的人生才会熠熠生辉。

学会净化情绪,保持心宽,这即是生存法则也是修身之道。一个人一生最大的福气是什么呢?

两个字:干净。

 

健康的身体,知足的心灵,干净的圈子,稳定的情绪,这样的人生才潇洒自在!

 

学会净化自己,日子才会活得通透又自由,便能遇到最好的自己!

做人:记人恩,忘人过!


人无完人,人人都有不足,常怀包容心,容纳万物,少计较,少对比,放过自己,不苛责他人,多去欣赏放大他人的优点,忽略他人的不足。


俗话说: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心宽一分云消雾散,让人一步晴空万里。


有一种心安,叫念人恩,有一种轻松,叫忘人过。


帮过我们的,铭记于心,心宽,不念人过忘人错,不忘人恩,知恩图报,不记人过,心胸开阔,不思人非,不计人怨,踏实生活!



心宽一尺,少记人过


古人云:“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人存在,你对他十次好,一次不顺心, 他就会抹杀所有,只记得你的过错,有些人习惯了索取,便忘记了付出、感恩。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懂“良心”两个字,纵然你有千般好,只要有一个不好,就推翻了你所有的付出;哪怕你为他倾尽所有,掏心掏肺,一个过错,就会纠着不放。


这类人,你帮他一百次却从不记恩,但半次不帮就记恨在心,永不忘怀。


人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待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你,你待别人刻薄,别人就会远离你,你待他人真诚,别人就会珍惜你。



做人,靠心,不靠嘴,用真心待人,才能换得知己,用嘴巴待人,难以换得信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拿自己的标准衡量人,别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人,人人都有不足,谁都不完美,挑人过错时,嘲笑他人的缺点时,先反省下自身。


人活着,谁都不完美,都有难言的苦。别总是挑剔别人,不去反省自己的错误。


做人,理应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因为事事都不完美,别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一件事。


人人都有不足,别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他人,理应得饶人处且饶人,放过了别人,也等于放过了自己,怀包容之心,心宽一尺,还己一份轻松!



常记人恩,知恩图报


常言道:“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做人应有良心,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不要因为别人一次拒绝你,就放在心上,纠着不放,人人都有为难之处,做人应换位思考,更不要把别人曾经对你的好抛却脑后。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否定别人之前对你的知遇之恩,就忘记别人对你所有的好,在生活中,理应感恩每一次遇见、相逢、重逢。感恩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感恩生我养我的爸妈,把我们带到人世间,给予我们生命;为我们扛起重担,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感恩老师,是他们无私的奉献和付出,一路启蒙、引导着我们。授予我们知识,助我们圆梦。念师恩,一生无悔!


感恩朋友,当我们陷入低谷时,用真挚的友谊给予鼓励与安慰。当我们遇到麻烦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走投无路时,愿意倾囊相助。



君子重情不忘恩,小人重财记人过,懂感恩的,贵人助,记人过的,仇怨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忘人过,记人恩,你的格局才会越来越大,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人活一世,如露水一朝,今生为人,好好踏实做人。少记人过,常记人恩,为人要诚恳,说话要中肯,做事要讲究诚信,说话算话;交人,要懂感恩,以心换心,将心比心。


学会感恩,才会知足;学会感恩,才会保持恬淡自然的心态;学会感恩,才能看清自己,路才会更宽!

励志人生:不是没有斗志,而是你还有余地。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笑对当下。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你必须要走的,一条是你想要走的。你必须要走好你必须要走的路,才能接下来把你想要的路走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梦想这个东西,放在心中越重,离现实越远,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也不要奢望上天对你的同情,唯有去努力,才有可能看见一片新的天空。

人生的幸运是靠努力而来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别人可以替你开车,但不能替你走路;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好好努力吧!

人生,总要有那么一次为了自己全力去拼搏!即便不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爱着的人。当汗水和血泪流过心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奋斗的人生是如此精彩。待你努力过后,便不会再为自己曾经的庸庸碌碌后悔莫及。还等什么,人生就在于奋斗!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你要想成功,就只有坚持。

告别懒惰拖延的自己,告别有缘无份的人和事,告别努力取悦别人的样子,从此刻起,莫负时光,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你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只顾风雨兼程,路上虽泥泞坎坷,但梦想终将到达。

人人都有两个门:一个是家门,成长的地方;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

对,我要替这套「色情教材」洗白!

作者:七野

来源:七野说(ID:qiyeshuoshuo)

色情教科书,可能是近期最多人关注的话题之一。

我也一样,没事就搜搜后续。

看到热心网友扒出其它有擦边球嫌疑的绘本,也跟着声讨,气得不轻。

但是,我慢慢发现画风有点不对了。

很多人开始吹毛求疵,把很正常的内容揪出来,大加批判。

听说有名家的书都被迫下架了。

有几本是很优秀的,滋养过一代人的作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教材确实应该非常谨慎,但如果断章取义、鸡蛋里挑骨头,肯定会错杀很多好东西。

最近有人扒出了这张图片。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儿眼熟。

它截自一本叫作《珍爱生命》的性教育教材,几年前就掀起过一波讨论。

先是家长喊打。

营销号的调侃又把它推上风口浪尖。

一时间,“李阿姨你怎么了”成了网络热梗。

这套教材,也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回收,到今天都没能重见天日。

光看图片中的内容,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本不正规的“野鸡教材”,忍不住想骂它一顿。

先别急。

它其实是北师大的研究团队,花费9年时间做的一套性教育教材,根正苗红。

如果不是“李阿姨事件”,它曾有机会推广到全国,纳入小学课程体系,但冤就冤在,这张图片,其实是一个大乌龙。

截图的人断章取义,故意只放出了李阿姨的“口出狂言”,让看到的人误以为,是教材在传播色情信息。

它的原图是这样的。

本意是教孩子们如何避免熟人性侵,保护自己,但辟谣的时候已经晚了,这套教材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教材中提到的婚姻自由、丁克家庭和性倾向的内容,也受到了争议。

当时主要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觉得,让小学生了解这类内容,可能会使他们误入歧途。

另一派人觉得,这类内容并非“有毒”,孩子们了解后,会对他人更包容,从而避免校园暴力。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最后,很多学校承受不住被举报的压力,收回了这套教材。

它从此消失在市面上,一套难求。

《珍爱生命》受到争议,根本问题是“它到底算不算黄色出版物”。

所以,我们通过现有的资料,来掰扯掰扯这个问题。

先谈理论。

这套教材,是北师大的刘文利教授团队,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创作的。

书里多是有关生命、家庭、交友的话题。

比如,谈及性别平等,会写道“男性女性都可以参与社会发展”。

教孩子们“学会交流”时,也会在对话中加入本土化的知识。

比如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可以根据“划清性教育教材与黄色出版物界限的七条标准”来系统化地评判,它到底算不算黄色出版物。

编制目的——是不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内容——是否严肃科学。编撰者——作者是不是行业专家,质量——文字和印刷质量有无保证,出版方式——能否公开销售,针对性——是否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针对性,产生的影响——能否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这套标准有点长,但很明显,《珍爱生命》从理论上不属于黄色出版物的范畴。

再来看实践层面。

《珍爱生命》被封杀之前,曾经历过9年的教学实验。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小故事。

有位低年级的小男孩,以前总喜欢当众暴露生殖器官。

上了性教育课后,他明白了这是隐私部位,改掉了之前的习惯。

有位单亲家庭女生,独自跟着爸爸生活。

她很长时间都在记恨妈妈,心情消沉。

但在学了“结婚与离婚”的主题后,她第一次主动给妈妈打了电话,对她说了“我爱你”。

还有一位小朋友,在看完被大人批评“露骨”的图片后,根本没有感到奇怪。

她在作业栏写下了给爸爸妈妈的话: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就不能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感受到差距了吗?

人教版数学书被曝打擦边球时,很多孩子对它的评价是“好丑”、“吓人”。

但对于这本有更多“敏感内容”的教材,孩子们的反应,反而正向了很多。

孩子们的态度,其实也是评判一本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

但现实是,科学的性教育读本被踢出学校,存在问题的教材却明晃晃地打了十年擦边球。

我不太支持这些家长的做法。

首先,举报这套性教育教材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来之不易。

它是国内顶尖学者耗费九年时间做出的教材,一度被寄予厚望。

专家称它是“中国科学性教育的一大步”,给予高度评价。

但这好不容易才迈出的一大步,因为家长的举报,一夜回到解放前。

国内顶尖团队9年的心血被辜负,很多孩子也被关上了性教育的窗。

到现在为止,很多教师提到性教育,还苦于“没有教材可用”。

《珍爱生命》创作团队的目的,明显不是想毁了孩子。

它的内容不是完美的,可罪不至死。

只因为一张谣传的图片,就去喊打喊杀,是不是有点太“草木皆兵”了?

性教育教材受到质疑批判,已经是一种常态。

这与很多家长愚昧的想法有关。

他们总觉得性教育不重要,只要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就安全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来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云南省鲁甸县水磨镇的杨学艳,是个14岁的姑娘。

她被家里的老人带大,从没接受过性教育。

第一次来月经时,她极度害怕。

衣服裤子上都是血,以为自己得了大病。

她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是空白,也无法依靠更缺乏常识的家里人。

家里只有一个大塑料盆,她和妹妹的内衣外衣,都泡在盆里。

鸡鸭鹅在盆边乱窜,盆子很久没有认真清洗过。

从来没有人告诉她,这样不卫生,可能会得病。

记者问妈妈知不知道生理期要注意什么,妈妈急得哭了起来:你们说啥我都不懂。

杨学艳并不是个例。

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性知识极度匮乏。

她们可能从没穿过内衣裤,来月经时,就把棉袜洗干净当卫生巾。

再困难一点的,用报纸和作业本。

与生理知识匮乏并存的,是扭曲的生理知识带来的心理负担。

很多跟着老一辈长大的女孩,会被灌输“月经羞耻”的概念。

来月经时,她们不被允许进厨房,不被允许祭祖,被骂是“脏”的。

女孩们会因为错误知识的灌输,讨厌原本正常的自己。

而且,性教育缺失,会直接导致堕胎、性病、性犯罪的概率大大增加。

“女童保护”统计,2021年公开报道的被性侵儿童(18岁以下),有569人。

施害者最小12岁,最大89岁。

而受害者,最小的只有2岁。

2岁的孩子被性侵,是什么概念?

如果我是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无比崩溃。

被侵犯者的数据,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堆积而成的。

比如,陕西一个小学女生被4名男生拽到厕所侵害。

10岁男孩书店内侵犯5岁女孩,父母拒不道歉。

还有很多案件,短短几个字,就能让人毛骨悚然。

#村民循哭声从土里挖出活婴#

#中年男公交搂抱5年级女孩#

#16岁女生校舍诞下男婴#

这其中的很多案件,都与性教育缺失有极大关系。

但有些家长并不觉得。

他们认为“反正我的孩子不会这样”、“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真的是这样吗?

之前,有专家做过一个实验,测试孩子会不会在陌生人前脱掉所有衣服。

一开始,所有家长都自信满满地表示:我家孩子肯定不会。

结果很讽刺。

没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在糖果和新衣服的诱导之下,都不假思索地脱掉了衣服。

而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不管对方怎么哄骗,都执意拒绝了脱衣服的要求。

把这个实验和另一个调查结果放在一起,细思极恐——

全国大概有7成的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性教育。

也就是说,10个面临性侵的孩子,可能有7个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简直令人害怕。

《珍爱生命》的主编刘教授,已经在3年前退休了。

经历了被误解、被抹黑的她,依然没有放弃儿童性教育。

她用工资给编辑付稿费,高额的开支让她几乎坚持不下去。

但她还是对这份事业充满热爱:为了做好性教育,我还可以再辛勤工作30年。

这让我觉得很心酸,很可悲。

更可悲的,是部分家长的态度。

调查显示,有93%的家长,认为学校和社区对他的孩子有性教育义务。

但只要提到让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会露出抗拒的表情。

拒绝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却把责任都推给陌生人。

这让我想起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一句话:

“在性教育这堂课中,父母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真的有点又当又立。

所以,我非常支持举报那些打擦边球、图谋不轨的儿童绘本。

创作这些作品的人,怕是有什么大病。

但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担心。

在人教数学教材事件后,某些认知匮乏的家长,会不会以保护孩子为名,把性教育推向更加寸步难行的极端。

不分黑白的“喊打喊杀”已经有苗头了。

被下架的沈石溪的《狼王梦》。

被批判的《淘气包马小跳》。

被举报的《伊索寓言》。

久而久之,孩子们将接受完全低幼化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我希望,每位家长在举报一本性教育教材之前,请至少先想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你认为,性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吗?

很多人会觉得,性教育可以“无师自通”。

但我在文献中看到了一个概念,叫作“消极性教育”。

它指的是,正规的性教育渠道闭塞,孩子们被迫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

约等于让一个人每天都吃三无辣条,但从来不给他吃大米饭。

非正规渠道的性知识是很危险的,经常掺杂着暴力、乱伦等很多不堪入目的内容。

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很难分辨这些内容的好坏。

一旦走偏,就会对性认知产生危害,甚至引发犯罪。

另外,性教育不会教坏孩子。

请家长们明白:

引发性行为的恰恰不是性教育,而是缺乏性教育。

瑞典自开展学校性教育以来,人工流产、性传播感染和性犯罪发生率逐步下降。

全面推广性教育的荷兰,也是世界上人工流产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而在性教育不太发达的国家,这些数据都高得吓人。

我国每年约1000万例人工流产,有400万是未婚青少年。

这个数字,与我们的“性沉默”文化有关。

孩子们在真空的环境中长大,反而容易被“感染”。

毕竟,坏人从来都不会嫌孩子太单纯。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性教育是肮脏的吗?

《夏山学校》里曾写道: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对性方面抱有“它是肮脏的”看法,那么长大后很有可能会对性有不健康的观念。

刘文利教授也反击过那些认为性教育教材露骨的人:

如果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

谈何保护自己?

如果认识一朵花、认识一张桌子是正大光明的。

那么人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就不该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只可惜,性教育的概念,一直在被很多人“污名化”。

他们认为性教育等同于性行为,只会教坏孩子。

这实在太肤浅。

当一个人以为他的孩子在性教育教材中学到的只有性知识时。

孩子学到的,实则是身体权利、性别平等、人际关系、健康、尊严……很多很多方面。

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会明白:

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

女孩子也可以玩小汽车,男孩子也可以穿粉红色的衣服;

女孩子可以当消防员,男孩子可以当幼儿园老师;

女孩子和男孩子都要保护自己……

这些宝贵的知识可能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甚至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但它们都被与“性”有关的偏见抹杀。

很多人卡在性教育的第一关,以为它只是个不堪的游戏,不愿继续。

性教育专家王龙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性教育走到终极,一定会汇入教育。

我们最终会发现我们讨论的,其实并不是性。

而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理解尊重、如何爱与被爱。

所以,与其一边抵制科学教育,一边看着孩子们被猥琐阴暗侵害。

一边努力遮掩世界的真实,一边给孩子构建乌托邦的世界。

不如正大光明地,展现这个完整的世界,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我想,这才是教育的大道所在。

点亮【赞+在看】,请在真诚的交流中,为孩子们提供光明磊落的保护与爱。


作者:七野,一个清醒又实在的女青年,迷恋文字、热爱思考、用脑子说话,微信公众号“七野说”,老好看了。

人这一生,只有 3 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文/十点读书 

最近,常常看到后台有些读者抱怨:

“我命不好,如果我出生在有钱人的家庭中,就好了。”

“我的父母没什么能力,也不能给我什么帮助。”

“我这辈子过得真的很惨。”

……

可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其实,命运这个东西,没有人可以谁可以帮助你,只有自己能够掌控。

相信命运的人,跟着命运走。

不相信命运的人,领着命运换个方向走。

人这一生,做好以下这三点,你的命运,你自己说了算。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

却是最好走的那条路

电影《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主人公莉丝坎坷曲折的一生。

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里,父母吸毒酗酒成瘾,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

每天父母都会为了吸毒而吵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来满足自己的毒瘾。

当同龄人在父母的怀抱里无忧无虑成长时,莉丝连基本的温饱都满足不了。

只能流浪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受尽冷言和嘲讽,乞讨维生。

后来,她渐渐明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她唯一的出路。

于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两年学完四年课程,并努力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苦难牵绊着她,读书则拯救了她,她的生命在进入哈佛的那一刻完全改变了。

正如电影里那句台词所说:

“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

可能老天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出生时就是荣华富贵,有些人则苦不堪言。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想要逆袭人生,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方式,也是最快,最直接改变命运的方式。

没人在意你出身如何,没人在意你的长相,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每个奋力拼搏的普通人,生活都会用最好的方式回馈你。

我身边许多朋友,出身小乡镇,家境一般甚至贫穷,但读书特别用功,

通过读书走出乡村,工作后努力扎根城市,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得到好的医疗条件。

他们的生活在常人看来没有什么伟大之处,但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只有他们自己了解。

无关励志,这是重塑自我的故事;无关输赢,这是改变命运的时机。

婚姻:和谁在一起,真的不一样

前几天回老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邻居陈阿姨的女儿小米因为挪用公款被抓进了监狱。

名校毕业的小米,毕业后顺利进入某事业单位当会计,工作能力突出的她也很被领导器重,被升职了好几级。

原本日子过得安稳幸福,但小米却被老公带入了赌博这个“大坑”。

偶尔尝过一两次甜头后,两人开始越赌越多,接连好几次输了不少钱,还在外面借高利贷。

最后越陷越深,走投无路的她,更是在老公的唆使下,打起了单位的主意……

本来一手上好的牌,结果因为与烂人在一起,同流合污,活活打烂了。

其实,人生路上,你所走的每一段路,遇见的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命运,你枕边的那个人影响力更甚。

和积极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总会潜移默化地向你灌输优秀的品质和思想。

和消极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只会跟着颓废下去,最后毁了自己的人生。

“豪门悲剧”贾静雯就是如此。

第一段婚姻嫁入豪门,却成为一场笑话,离婚时跟前夫撕得人尽皆知。

常常披头散发、痛哭流涕地出现在媒体面前向前夫讨要女儿抚养权。

豁出脸面、赔了青春和金钱,更是几乎断绝了贾静雯所有的工作机会。

还好,后来的贾静雯遇到了那个把她宠得像个孩子的修杰楷。

被爱滋润的贾静雯,状态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

生了两个可爱的宝宝,不仅颜值回春,有了很好的观众缘,家庭和事业更是双双丰收。

一手烂牌彻底翻身,嫁错了人照样赢回来。

这婚姻,就好比一双鞋,穿什么样的鞋,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决定你走得远不远,稳不稳。

遇到了错的那个人,不仅会把脚磨得血肉模糊,更会让你摔倒流血。

而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工作:人生的方向盘,

要握在自己手上

想起毕业十周年聚会,看到以前我们班上那个最漂亮的女孩子。

和前几年容光焕发的样子不同,现在的她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面容憔悴,身材发福,学生时代靓丽傲气的样子现在在她身上完全不复存在。

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去自习室复习,她却总是躺在宿舍看电视剧、打游戏;

我们忙着毕业实习,她忙着谈恋爱,为了物色最好的人选,男朋友一个又一个地换;

我们忙着找工作时,她已经找好了合适的人选,开始准备结婚了;

参加工作后,我们每天熬夜加班,她专心做着自己的全职太太,享受着被人“养着”的日子。

可惜的是,这样幸福的婚后生活并没能过多久,没过两年,男人就开始嫌弃她变胖变丑,更抱怨她没能在事业和经济上支持他,只能在经济上完全依赖男人的她,只能卑微地忍受男人的出轨、辱骂和无端的指责,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一个人,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

想要和一个优秀的人共度余生,就得先把自己塑造成同等优秀的人。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打败自己原生家庭的困局,努力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活出自己骄傲的样子;

《欢乐颂》中的安迪,虽然家庭不幸,但她用学识武装自己,用工作收入保护自己,不依附任何人地让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过得更好;

而《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本来作为潜力无限,却被老公“我养你”的谎言欺骗,终被抛弃。

人这一生,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什么人都可能变心,但你工作赚的钱不会骗你,工作带来的安全感不会骗你,工作,才是改变命运最实在的方式。

工作带来的收入,可以让你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你自己决定这辈子,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生孩子等等。

工作可以拓宽你的朋友圈,让你有机会去看见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去遇见更多优秀的人,乃至那个要跟你共度余生的人。

甚至可以,让你在将来,站在心爱的那个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

他富有,你不会觉得高攀;他贫穷,你不至于落魄。

张小娴说:

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所谓时来运转,其实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放跑了,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命中注定,只有一个个不甘心庸庸碌碌的人。

无论现在的你,处于哪个人生阶段,都不要放弃改变自己的机会。

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也比现在站在原地的强。

点亮【在看】,愿你做到,不信命,不认命。

愿你不困于时光,不囿于皮囊。

抓住每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能活出精彩的自己。

作者:吴桐。本文来源于十点读书(ID:duhaoshu)。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君子四修:音量、肚量、胆量、心量!

音量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柔声细语,是最好的家风。说话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说话的音量,藏着一个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有些人嗓门大,方圆两三里都能听见他的吼声,从骨子里透出缺乏教养和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有些人无论遭遇什么都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说话的音量里,是能看见一个人的灵魂的,能让人感知你是凶恶还是善良,是狠毒还是温柔,是冷漠还是慈悲。

俗话说:“自古贵人声音低”。真正有底气的人,从不与人在音量上较高低,而是以真才实力服人。

 

肚量 

有肚量,就是有大格局,看得宽看得开。人要有大肚量,首先就要“静心”“寡欲”。

人之心胸,寡欲则宽。细细数来,人生真正重要的大事就那么几件。

不要放太多精力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何必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与人争个头破血流,相信时间是最好的医者,你说受过的损失与委屈都会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补偿给你。

眼界放宽一点,生活不只有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也不只是邻人口舌上的那些长长短短。

 

 胆量 

人们常说“爱拼才会赢”,拼就是一种胆量的实践。

机会是靠自己创造的,也只有真抓实干才能把机会抓牢。

西红柿刚被带到欧洲时,人们认为食用西红柿会带来生命危险。

但美国人罗伯特通过一次大胆的食用西红柿的行动告诉所有人西红柿没有毒,从此西红柿开始被广泛食用。

倘若没有罗伯特的那一口,恐怕西红柿的美味至今无人知道,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做事不要畏畏缩缩,大胆去尝试,胆大心细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心量 

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的格局,眼界就有多大。把一颗心修好了,看什么都顺眼。

懂得尊重不同,心宽眼就宽。心中有风景,眼前无是非,真正成熟的人,对于别人说错的话,做错的事,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因别人的过失而染污自己的心灵。

尘世纷扰,到处都有是非。心里无是非,眼里自然处处是美景。心有力量,才有气量。

曾国藩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胸怀浩大就是心量大,拿得起放得下,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

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

人活着,尊严第一!

最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尊严!

尊严是什么?

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不屈不服,

是一个人行动上的努力进步,

是一个人内心中的百折不挠。

尊严是什么?

与人相处,有以心换心的态度;

行走社会,有谦虚谨慎的原则;

为人处世,有不卑不亢的性格。

人活着,尊严第一。

永远不要让别人小看。

钱再少,不对任何人高攀;

路再难,选择了就要走完;

苦再多,含着泪也要吞咽;

心再烦,在人前也要笑谈。

宁为尊严,伪装着自己,

不为同情,卑微了自己!

人活着,尊严第一。

永远不要在感情中纠缠。

再喜欢,也不过多留恋;

再想念,也不过多打扰;

再惦记,也要沉默不言;

再不舍,也勇敢说再见。

宁为尊严,孤单着自己;

不为求全,委屈了自己!

人活着,

丢什么也不能丢了尊严,

没什么也不能没了自信,

少什么也不能少了骨气,

缺什么也不能缺了志气!

面子是别人给予的,

尊严是自己坚守的。

有了尊严,

才有了活着的价值,

为自己争一口气。

没了尊严,

就没了生命的意义,

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这个世上,人人都有尊严。

对别人的尊严,不要任意践踏,

一旦触及底线,谁都会翻脸;

对自己的尊严,不要随便丢弃,

一旦失去原则,再捡起很难。

为人处事:

认真对待别人的尊严,

不挖苦谁,不讽刺谁;

好好保护自己的尊严,

不巴结谁,不奉承谁。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人有“尊严”、有灵魂,

一个人的“思想”就是其“品质”,

“精神”就是其“尊严”,

好的品质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可以没有地位、没有金钱,

可以失去欢笑、失去美貌,

但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尊严”。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

做人要顶天立地,

做人要堂堂正正,

做人要无愧于心。

人格要有,

但别触碰他人底线;

人品要有,

但别欺骗他人之心。

尊严要有,

重中之重是先尊重他人。